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跨国交流的增加,养老院也面临着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老年人需求的挑战。一个成功的养老院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深入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股票杠杆平台股,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既舒适又充满文化归属感的居住环境。
莫斯科地铁十分有名,鲜为人知的是,在它的下面还藏着一套规模更加惊人的秘密工程。
目前,世界范围内大概有120多个地铁城市,莫斯科地铁之所以格外出名,原因不外乎如下两点:其一,当初决心修建它时,苏联的决策者们为其赋予了极高的象征意义,把全国的能工巧匠全部召集起来,以艺术品的规格精雕细琢出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莫斯科地铁如今仍不过时;而从艺术的角度审视,它又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二,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一件事,令莫斯科地铁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传闻是这样的:1975年4月1日21时16分,一列从白俄罗斯站驶向布莱斯诺站的、满载着200多名乘客的地铁离奇失踪了。尽管当局在察觉异常后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大量人手对全莫斯科的地铁线路做了一次排查,人们也没能找到哪怕是一点蛛丝马迹,失踪的地铁和乘客就像从没存在过一般。
质疑者认为此事不过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地摊文学”,漏洞百出。例如,莫斯科地铁线路里根本没有传闻中的“红色布莱斯诺站”,即便换成读音有相似之处的红色普列斯尼亚站,该站与白俄罗斯站的路程长约2.2公里,即便用散步的方式走完这段路,所花费的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地铁要在这段路程中花费14分钟,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即便如此,好事者仍然坚信失踪案是真实存在的,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有一条歪打正着地揭示了莫斯科地铁深处埋藏的秘密。
俄罗斯报刊《事实与论述》曾于2009年10月发文,声称世人已知的莫斯科地铁路网下隐藏着若干秘密线路,官方代号为“D-6”,探险爱好者将其称为“人类禁区”。当然了,D-6根本没有传闻中这么邪乎,咱们过会儿慢慢讲。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诞生,又艰难地挺过了重重考验与战火洗礼,要说它的缔造者心里没有一点小骄傲,那恐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1928年前后,随着新任最高领袖斯大林权势的逐渐稳固,苏联高层计划对首都莫斯科进行新一轮建设,目标跟后来纳粹的“日耳曼尼亚计划”有着些许相似之处,那便是以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将苏联首都打造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中心”。
1931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与国力暴增,苏联民众对国家建设的信心与热情都抵达了顶点,在当年的重要会议上,时任莫斯科一把手的卡冈诺维奇同志提出:眼下莫斯科的主要的公共交通是有轨电车,车辆大多已陈旧不堪,线路也缺乏规划,渐渐落后于时代要求。与其在老一套上修修补补,倒不如干脆玩个大的——打造莫斯科地铁系统。
要知道,修地铁可是个烧钱的活儿,如今,咱中国的基建水平领先世界,建造工艺更不用多说,“物美价廉”就是中国制造的招牌,但地铁每公里的造价仍至少在2.5亿元以上;若碰到地质比较特殊的路段,或是有啥额外要求,成本可能还要翻个两三番。某个城市打算修地铁,从做计划到开工少说也得花个两三年。而那个时间点上的苏联虽然国力大增,但仍说不上十分富裕,结果令人意外:修建莫斯科地铁的提议当年被批准,次年就破土动工了;2年后,莫斯科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随后2、3号线也投入运营。1942年底,莫斯科地铁已初步形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对地铁的执着可谓令人发指,哪怕是亡国的威胁都中断施工。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工业体系遭到致命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仍坚持将每年生产的钢铁等材料分出一部分送往莫斯科支持地铁建设;即便在1941年底,莫斯科保卫战进行到最艰苦时,工程依旧以一定的速度推进着。而莫斯科之困刚刚有所缓解,工程便立马提速。不过,战争显然也影响到了莫斯科地铁,工程在设计上临时加了些料——根据战争需要,最高统帅部命令设计师额外设计了一些掩体,按照要求,整条地铁的所有设施必须可同时容纳500万人藏身。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远的不说,在咱中国不少城市的地下停车场等设施都是由曾经的人防工程改造而来的,它们通常有着复杂的管道、线路以及厚得夸张的铁门,只不过这些设施从规模上无法同莫斯科相比罢了。当然了,德军最终也没能突破莫斯科城外的防线,这些工事自然也算是白修了。这些设施是莫斯科地铁“未知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所谓的“D-6”工程却与它们毫不相关。根据《事实与论述》刊文描述,D-6秘密工程比地铁本身出现得还要早。
普遍观点认为,D-6工程的规划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其最初目的十分单纯,只是打算将信任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私人别墅同克林姆林宫连在一起,发生紧急事件时方便领导人秘密转移;至于斯大林本人是否真正使用过它,这一点咱们就无从得知了。1945年8月,当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估摸着日后同西方国家很可能有一战的苏联高层当即下令重新启动D-6工程,在原基础上展开扩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赫鲁晓夫刚掌权那会儿,D-6已在地下构成网络,将苏联国防部、外交部、总参谋部等国家机要部门连为一体,同时还连通了伏努科沃机场等交通枢纽。
勃列日涅夫时代,随着冷战局势的恶化,D-6工程又迎来了新一轮扩建。为了在核战争爆发的情况下继续保障重要领导人的安全,设计者们在D-6的交通线路附近又添加了一些寓所。根据高层要求,为不让领导们在地下掩体中生活感到不适从而影响到办公心情,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将这些房间装修得跟地上的一模一样。每一位领导都有属于自己的地下堡垒,面积普遍在200平方米之上,除办公室、会客室、休息室之外,浴室、厨房等也是标配。另外,设计者还别出心裁地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游泳池,方便领导在工作之余强身健体。各种设施连在一起,如同一座微缩的城市。
除了舒适度之外,设施的保密性也尤其重要。D-6工程的所有配套设施都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例如,运行在轨道上的列车只有一节车头和一节载客车厢,这些列车都是由特殊材料制造的,它们不但可以防弹、消音,甚至还能抵挡一定强度的爆炸。每一列列车都有独立设置的电话线,即便敌人渗透到D-6工程内部,直接威胁到领导人的安全,安保人员也可以把车门一关,依托列车本身的供氧设备和储存数天的食物饮水做充分的抵抗。可以说,这些列车无异于一座座“移动堡垒”。
当然了,如此机密的设施自然不会允许外人随便发现和闯入,因此,D-6工程的入口极其隐蔽且有限,获准进入其中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十分严苛的身份审查,并且持有特殊证件才可以通过重重门禁。根据相关资料:整个D-6躺在民用地铁工程下方,比后者平均深数十米,最深处达到地下800米。这样听来,如此庞大且复杂的一套工程,先不问造价,光每年的维护费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了。当然了,由于美苏之间并没有爆发核战争,苏联耗费巨资修建的D-6工程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便成了摆设。不过,这也并非纯粹的瞎折腾浪费钱,这种玩意儿向来都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怕哪天突然派上用场。
根据《事实与论述》描述,D-6工程规模大得骇人且深不可测,它甚至比文章描述得还要大得多。因此有阴谋论者提出,当年神秘失踪的那列地铁正是歪打正着地闯入了这个秘密工程中,意外洞悉了一些不可泄露的秘密,因而遭到了某些“特殊处置”。虽然这种猜测很有市场,但它却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另外,虽然D-6的绝大部分随着苏联的瓦解而被废弃,但它并非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苏联解体后股票杠杆平台股,D-6已被俄罗斯国防和情报部门接管,其中一小部分被改造为战略军事设施,如今仍在俄罗斯国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苏联莫斯科斯大林地铁工程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